在化妆品行业,代理商日子难熬是公认的:上有品牌方的任务压力,下有终端的利润压榨。说起来品牌商和店老板就更容易做似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对于这个问题,或许有这么一位化妆品代理商相当有发言权,因为他的身份跨了“三界”——曾历经店老板、代理商、品牌商三种身份,只是结果都无疾而终,可贵的是,他竟然越挫越勇,目前又重新做回了代理商。
这中间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种种选择下,他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都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他的失败是否也能给各位看官一些借鉴?
以下是他的自述:
其实,我最开始的身份是店老板。如果专心开店的话,现在少说也有十几家店了。
那时候还是2006年,我就在老家县城开了一家化妆品店,当时cs渠道比现在好做多了,顾客也没什么品牌意识,店里基本上都是流通品,有什么顾客就买什么,很快我们就开了第2家店。
当时也有想过将连锁做大,但考虑到一个问题:做直营店,如果没有足够资金会影响开店速度,招加盟吧,自己名气又太小。而当时本土化妆品品牌并不多,做代理商渠道好开发,货相对好卖,利润空间也大,因此,2008年,我索性把店铺都交给老婆打理,转行做了化妆品代理商。
当时接的第一个品牌就是某本土彩妆品牌,凭借良好的服务意识,第二年我就做到了全国回款第一。没过几年我就发现,随着电商的兴起,线上对线下的冲击非常大,化妆品零售市场越来越难做,线下要想吸引顾客,必须要有体验,特别是彩妆销售,对体验的依赖更大。
那么,如何打造好的彩妆体验区呢?在我看来,彩妆体验可以融合美甲、美发这种体验感强的项目,特别是美发,不仅能凭借体验提高消费者对店铺的粘性,还能销售饰品,于是我就萌生出做美饰品牌的念头。
考虑到理发店的专业美发不适合化妆品店,我就选择了盘发。店员给顾客盘出好看的发型后,还可以向她们推荐可搭配的妆容,带动彩妆体验率和销量。而盘发和销售化妆品的工作时间基本不重合:盘发的工作大部分在上午,而化妆品生意一般集中在下午和晚上,如此一来,店员的使用率也能提高。
于是2014年底,我就成立了专门的公司,全心全力经营这个美饰项目。
对于合作的店铺,公司为其设计专门的饰品形象柜台,其中发饰占80%,剩下20%是各种首饰。同时派老师教店员盘头手艺,店员学会之后为顾客免费盘头。此外还销售饰品,再引导顾客进行彩妆体验,带动彩妆销售。
刚开始,项目推进得十分顺利,很多店主认可这一理念,纷纷引进美饰项目。但是很快就出现了问题,先是由于前期对cs渠道消费者的市场调研不到位,导致定位不准,价格偏高,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同时,我也忽略了一点:现在80后、90后消费群体对于发型、发饰的追求偏简约、个性化,而我们盘出来的头发造型相对复杂,也不够时尚,无法吸引他们。很快,体验率一再降低,导致复购率低、销量滞缓。
还有一个问题是,许多店家学会了手艺之后,并没有销售我们的饰品,而是将其作为引流手段,要么卖化妆品,要么卖自己店里价格更低、利润更高的其他品牌饰品。诸多因素,导致店家的复购率大大降低,我的自有品牌维持一年多就偃旗息鼓了。
现在很多代理商都在尝试做自有品牌,有的做化妆品自有品牌,有的从日化品类入手,但做得非常成功的不多。我的看法是,自有品牌不是不可以碰,而是一定要有能让渠道产生依赖的核心竞争力,否则也还是为他人做嫁衣。
再说我吧,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样的境遇就发生在我身上。
由于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自有品牌上,之前的代理业务一落千丈,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原因,2016年初便与所代理的彩妆品牌分道扬镳了。自有品牌失败,代理业绩下滑,再想回头继续做连锁店,却发现早已经错失了黄金发展期,市场已被各种大连锁盘踞。
思前想后,我还是决定重回代理界。2016年,我又接下了某韩国品牌,集结之前代理过的部分品牌,本来计划的是,到今年上半年应该可以完成2000万的销售目标,然而由于缺乏对品牌结构的规划,今年“萨德”事件直接让这一韩国品牌的销量大受影响。
对此,我认为在布局品牌结构时,需要有本土知名度高、市场反馈好的品牌,增强抗风险能力。好在之前做某彩妆品牌时,我积累了丰富的彩妆运营经验,所以今年,我又接下了另一个本土彩妆品牌准备大干一场。
不过与以前做彩妆时的情况不同,接这个彩妆品牌时,我所面对的并非空白市场。而由于上一个代理商对网点疏于管理,且服务意识极差,导致该彩妆在当地市场的形象和销量远不如它在其他区域的表现,我接手的98个网点里,一大半都是烂网点。
所以接下来,我需要做的重点工作是优化网点,树立品牌形象。这些网点中,我只会保留30个优质网点,那些店铺形象和产出跟不上品牌要求的网点一律撤掉,同时开发其他优质网点。
相信凭借良好的品牌力和我自身的运营能力,假以时日,我的代理事业一定会东山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