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已经到第三期的腾讯ai加速器在北京搞了个复试,1500个初试项目中选出的150个项目争夺最终的50个位置,参与项目覆盖医疗、智慧城市、金融、政务、工业等多个产业细分赛道,以及5g、航空航天、机器人、iot、音视频等前沿科技赛道。
这似乎算不上什么“大新闻”,但放到bat语境下并不一般。
仅仅半个月前的5月31日,百度与东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称将在医疗健康、智能城市等关键领域合作;
在这四天前,阿里36亿元入股北京千方科技,双方签署合作协议称将展开“深度合作”;
这些看似不太相关的动作背后,bat在产业互联网这件事上正在朝着同一个方向推进:乘数效应下的倍速扩张。
bat的倍速扩张:加速别人的同时,也在加速自己
腾讯特意给似乎只是一次“选拔活动”的ai加速器三期复试定了一个“主题”,即“科技驱动,产业加速”。
从ai加速器的玩法来看,这个主题倒不难理解,利用手头的技术、资本、专家能力等资源帮助具备一定基础的创业企业更快发展。
只不过,与二期不同的是,其ai加速器项目走到第三期中间经历腾讯组织架构调整,归置到了腾讯csig板块下,属于其“云启智慧产业生态平台”所宣称的“产投”、“产孵”、“产服”、“产培”四大引擎中的“产孵”主力之一。
从csig承载的“大任”来看,腾讯加速这些创业企业,其实也同时在加速自己的产业互联网落地。
这从ai加速器一些项目就能很明显看出。
例如,从公开资料看,初试后的明星项目深圳洲斯移动,其冷链iot整套解决方案已经拥有海底捞、京东物流、顺丰冷云、g7、国药物流、澳柯玛、力统冷链、深国际租赁等传统产业客户;
做矿山自动驾驶的北京踏歌智行,其智慧矿山、绿色矿山等玩法,已经拥有国内外众多矿用车企业及大型矿业能源集团客户;
……
类似的案例还有更多,那些“在服务于b端”的企业,成为腾讯ai加速器孵化的主力。
与这样的“手里已有产业资源”的企业合作,其直接结果无疑是产业互联网在各大产业里渗透、落地的速度更快,单个合作案例从“1对1”的累加,变成“1对1对n”的拓展,行业辐射能力实现倍速增长。
腾讯越努力孵化这些本身就可以视作“产业互联网推进者”的企业,它自己的“tob大计”就越要快上几分。
而腾讯并不是独一家。
百度合作的东软集团,其软件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工程、电力、电信、房地产、工厂设计等传统产业;
千方科技在智慧交通、智能安防领域耕耘近20年,与阿里合作其沉淀价值毋庸置疑。
巨头都宣称要用手中的资源“助力”合作伙伴进一步发展。但反过来看,它们又何尝不是用上述方式在为自己的tob事业加速。
bat加速,也要多路出击?
按道理,腾讯ai加速器是孵化那些具备一定基础的企业,同百度与东软集团、阿里云与千方科技并不“对标”,后者与已经长成的“大树”合作,不用费劲培养那些刚过了“种子”期不久的“树苗”。
而事实上,腾讯也有属性相同的合作案例。
2018年5月,腾讯12.66亿战略投资东华软件控股公司东华诚信,腾讯云与东华软件方面宣称将在政府、医疗、能源、金融、物流等行业围绕“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新需求”进行合作。
而东华软件作为老牌上市公司,其手中的客户遍布电信、电力、政府、交通、医疗、金融、煤炭、石化、保险及制造等行业,包括国家电网、山西移动、中石油、江苏中烟工业、中国国航、北京友谊医院、中华联合财产保险等大牌企业。
此外,腾讯还拥有明略科技、长亮科技、常山北明等成熟合作伙伴,例如其2017年共同投资10亿元c轮融资、2019年领投20亿元d轮融资的明略科技,就拥有包括宝洁、华为、宝马、东风日产、汇丰银行、平安集团在内的1000家知名合作伙伴。
东华软件董事长薛向东说“像东华这样规模的企业,要站到巨人的肩膀上”,明略科技ceo吴明辉则称“对接了腾讯之后才能真正意义上开始提产业互联网”,但是,反过来,腾讯无疑也将借助这种合作来加快自己的产业互联网渗透进程。
与ai加速器放在一起看,这说明一个事实:巨头们即便“借力打力”对tob事业加速,从生态的角度来看,也是多线出击的。
继续以腾讯为例,为方便描写,这里为腾讯“tob生态”的搭建“设定”了三个同时进行的计划(当然,这不是腾讯内部的说法):
a计划:产业生态投资
依托csig云启智慧产业生态平台,直接对已经具备产业影响力的企业进行“产业生态投资”,发展成合作伙伴(例如上述东华软件、北明等)。投资完成后,积极帮助这些企业打造产品及应用,例如帮助常山北明旗下北明软件推进odr项目研发、运营和推广,使北明软件更快转型为平台运营商。
b计划:平台级加速
这一计划的对象区分上述已经具备产业影响力的企业,主要面向那些在产业互联网大趋势下,预期将在未来形成产业影响力的项目。在这个计划中,腾讯需要在技术、资本、产业资源多方面投入,让这些“树苗”顺利长成大树,承接主力是腾讯的“产业加速器”(目前包含已有的ai加速器,以及5月底新发布的saas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