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庆城苹果试验站。
赵政阳(左四)向前来试验站参观的群众讲授果园管理知识。
庆阳市在庆城苹果试验站举行苹果采摘活动一瞥。
赵政阳(左二)介绍庆阳试验站有关情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庆城苹果试验站揭牌仪式。
庆城试验站的苹果。
赵政阳向群众现场教授果树剪枝知识。
在庆城县田间地头,经常会看到一位戴着草帽、穿着朴素的中年人。一米八几的大个子,黝黑的脸膛,洪亮的嗓门,浓浓的陕西话,若不是鼻梁上的那副眼镜,很难把他与大学教授联系起来。
他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庆城县苹果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赵政阳。
庆城县内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具有发展苹果产业的绝佳条件。但这里的果农普遍思想老化,管理技术落后,苹果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
地处苹果生产优生区,却不能生产出好苹果,这让多次来庆阳调研的赵政阳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暗自决定,把自己的所学所知倾囊奉献在这块沃土上。
苹果种植周期长、涉及专业多,但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却只认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死理”,这让赵政阳意识到,必须建立一个固定的农技推广基地,为果农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服务。
2012年3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庆城苹果试验站启动建设,赵政阳任首席专家。然而,建站伊始,当地群众中不理解者居多,屡屡阻挠。赵政阳带领他的技术团队和地方政府工作人员一边耐心地做群众思想工作,一边进行园区规划、土地整理、苗木准备……
7年间,赵政阳克服了一道又一道难关。最终,集试验研究、示范推广、人才培养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建成投用,一个个新理念、一项项新技术,为庆城县乃至庆阳市苹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其实早在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建成前,赵政阳就屡屡奔走于乡村农户、田间地头,从产前、产中到采收、产后管理,从间伐、改形到防虫、防病、调肥、控水,手把手地向农民传授着新技术、新成果,累计帮助庆城县完成郁闭园改造6万多亩,在塬区推广旱地矮化高效集约化栽培技术苹果8万亩,在山区推广以短枝型为主的乔化栽培技术苹果3万亩,并主导建成高标准苗圃600亩,年可出圃成品苗80万株,实现了苗木本土化。
示范站建成后,赵政阳又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每年不定期在试验站开展不同层面、不同档次的农民培训,为庆城苹果产业发展储备了大量的基层技术人才。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赵政阳心里有一个更大的梦想。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引进日本红富士后,红富士逐渐成为我国第一大主栽品种,目前所占比例达70%。长期被一个国外品种占据国内苹果种植最大的面积和市场,让赵政阳心有不甘,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培育一个新品种,让国人吃上国字号的好苹果。”
从1997年起,赵政阳带领团队开始探索“少组合、大群体”的现代苹果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2004年,他以“秦冠”“富士”为亲本杂交,历经10余年努力,终于育出了苹果新品种——“瑞阳”,并于今年通过了陕西省果树品种委员会审定。“瑞阳”,丰产抗病,易栽培,耐贮藏,品质接近富士,综合了秦冠和富士的诸多优良性状,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成为黄土高原产区苹果更新换代最具潜力的主栽品种。
参加工作以来,赵政阳先后主持国家攻关重大专项等30余项,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8项,选育并审定苹果优良新品种12个,编著或主编了《黄土高原果树栽培》等著作12部,为庆城县乃至整个黄土高原地区苹果产业的提质增效作出了重要贡献。
正是由于赵政阳和团队的默默付出,赢来了庆城县苹果产业的灿烂前景。如今,庆城县的苹果从16万亩增加到39万亩,从规模、产量、产值方面都实现了翻番。
作者:安志鹏;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农产品期货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010-51289506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